查看高邑县旅游地图 高邑县地图全图——高邑县地图全图高清版
高邑模式隐忧 当地陶瓷业陷入发展怪圈
【慧聪建材网】慧聪网2011年度“比嘉地板杯”中国建材行业十大评选活动火热报名中!>> 作为全国重要建陶产区的河北省高邑县,最高峰的时候,在其222平方千米的县域面积上,曾经“星罗棋布”地分布着大大小小共82家建陶企业(2008年高邑县官方公布的数据)。不过如今,这个数据已经严重缩水了近3/4。 纵观高邑建陶产区,似乎陷入了一个“不等腰三角形”的发展怪圈:一边是政府高调地宣称要打造“华北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”、“江北瓷都”;一边是中小企业大面积死亡,即使目前尚在生产的企业也深陷资金供求、产品质量、产品档次、环境污染等多重困境,步履艰难。 窥一斑而知全豹。事实上,高邑产区的情况并非单一现象。在华北、西北地区的建陶产区发现,山西、内蒙古、宁夏、陕西、甘肃等省、区近年来都出现了建陶企业不同程度的“伤亡”的情况,“活着”的企业的整体情况也不容乐观。这该值得政府部门和整个行业的反思。 乡村企业之殇 平房,土墙黑瓦,一片残破不堪;仓库里长满茅草,青黄枯荣,随四时嬗变;机器早已停止轰鸣,或已被拆除,或已被铁锈腐蚀得看不出原来的模样,守门的大爷也早已不知去向…… 这是7月中旬在河北省高邑县西富村、东张村、西张村、古城村等多个村落看到的景象,这些村落曾经是高邑县建陶企业的聚集地。 这些地方在两三年前那可是一派繁忙:烟囱矗立,黑烟滚滚,红、黑等五颜六色的污水到处都是。而今,这些都归于沉寂,只剩下残破的厂房和随处可见的陶瓷废弃物堆积而成的小山堆,以及大片被陶瓷废浆料染成了“惨白”色的土地。 如果将这些企业恢复原貌,或者将附近村落一些还在生产的同类企业作为参照,在广东、江西、湖南等内地陶瓷行业人士的眼里,将它们称之为“企业”似乎有些牵强:规模小、生产工艺近乎原始、有些甚至连厂牌都没有。不过,正是这些“土得掉渣”的乡村企业,在高邑县发展建陶产业的历程上却写下了浓厚的一笔。 来自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和高邑县银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早在2005年,高邑县的建陶企业就已经到达了65家,当年的总产值达到了9亿元,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4.5%,上缴税金1179万元,实现利润1亿元,是高邑县的支柱行业,也是当地农民投资和劳动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。在这65家企业里,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下的乡村企业33家,占总数的50.8%。当地有行业人士戏称,正是这些“不入流”的企业推动了高邑县建陶产业的发展,如果没有这些小企业作为前期的基础铺垫,高邑县政府在建陶产业上锐意革新、迈向现代化进程和打造 “江北瓷都”计划的步伐或许将推后几年。 此后的几年间,高邑县对外公布该县建陶企业的数量一直在发生变化,或为80余家,或为60余家,或为50余家,或为30几家,准确的数据究竟是多少,这似乎成了一个说不清楚也无人能回答的问题。 不过,随着这些数据的变化,那些数量庞大的乡村企业的命运也发生了生死巨变。7月中旬,本报“陶业长征”调查小组多方打探,根据所搜集到的有名可查的57家建陶企业展开逐一调查。结果发现,截止目前,整个高邑县只有24家企业仍在正常生产,其余33家企业已经在近三四年间陆续“死亡”,于是出现了本章节开篇所描述的一幕。 高邑县中信陶瓷厂的一位留守负责人说,高邑从2007年开始就有陶瓷厂“死亡”,到了最近一两年,陶瓷厂“死亡”的速度更快,数量更多,中信陶瓷厂就是今年4月份遭遇“死亡”的企业当中的一家。这些近几年当中“死亡”的企业部分已经被改成纺织厂、纸箱厂;部分将关键设备拆除封存,期待有朝一日市场行情变好重新投产;而部分倒闭企业的命运则不知所终,任凭厂房内茅草青黄枯荣,随四时嬗变。 不过,让人感到奇怪的是,至今,高邑县从官方到当地的陶瓷行业,大部分人仍在骄傲地宣称那些已经严重缩水的数据。高邑县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上仍然显示着“目前全县拥有建陶生产企业56家、生产线80余条、年生产能力1.5亿平方米、年销售收入20亿元、利税4.3亿元、从业人员15807人”等一大串光鲜的数据。 [1] [2] [3] [4] [5] 下一页 相关阅读: |
上一篇:高邑打好“文化牌”提升“软实力” | 下一篇:【高邑县】高邑县图片及高邑县专题新闻资讯 |